中奥科技创始人郑申俊:让“长板”更长,共筑产业生态
杭州日报刊登:郑申俊:让“长板”更长,共筑产业生态
虽然有疫情,我们的业务还是保持30%的增长。”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申俊说。
郑申俊早早地打开电视机,等着聆听大会报告。“我18岁入党,今年24年党龄了,这种重要时刻怎么能不激动?报告重点提及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,鼓舞人心,催人奋进,未来值得期待。”
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赛道,谈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,郑申俊给记者沏上一壶热气腾腾的九曲红梅,便打开了“话匣子”——
“危”“机”并存,疫情让我们“沉淀”下来
疫情放慢了大家的脚步,但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化改革并未按下“暂停键”。“这两年,出差时间没以前那么多了,但还是很忙,我们沉淀了很多东西。”
郑申俊所说的“沉淀”,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沉淀技术,把产品做好;二是完善服务,把客户维护好;三是储备人才,把团队建设好。
自2008年成立以来,中奥科技运用领先的数字化技术,助推政府数字化改革,助推数字法治、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。10多年的数智“长跑”,中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引领者,尤其在警务、政法、政务行业数智大脑建设与运营方面,业务遍及全国各地,并为多届乌镇互联网大会、杭州G20峰会、2022北京冬奥、冬残奥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核心数智服务。
和多数企业一样,疫情打乱了中奥科技的发展节奏。“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客户,沟通依靠线下会议或面聊,系统开发和数据分析也需要在用户方现场,但现在进出都要隔离,沟通效率降低,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影响。”
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申俊
在郑申俊看来,疫情防控的另一面,是数字政府和行业级、城市级数据大脑建设带来了新机会。他说,2019年前,数字公安平台倡导部省两级建设,但现在很多地市、区县也提出了要求,市场需求就变大了。“新的需求,就是机会,这对企业的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
中奥科技打造了一套以“数据+业务+智能”三中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,沉淀了底层的基础平台、中间层的工具和算法、上层的各类AI+数据应用的三层产品方案,能满足多行业级、城市级数智大脑实战要求。
智慧城市建设,说到底,就是数据智能化的问题,2017年,杭州率先提出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。郑申俊认为,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,大脑不能只有数据,更重要的能将数据实现智能化应用的能力,将数据大脑升级为数智大脑,需要将交通大脑、公安大脑等行业大脑变成城市大脑的“小脑”,小脑连接大脑,大脑支撑小脑,满足城市公共安全、交通安全、国家安全、经济安全、政务服务、民生服务所需。
“中奥的‘三个中台’是一个技术底座,在此之上,除智慧警务、数字政法等,还构建生态合作伙伴,可建设智慧医疗、智慧教育、数字家庭、未来社区等不同场景,为用户方和合作伙伴提供快速、敏捷的业务、数据、智能化开发能力。”
郑申俊一脸自信。他补充说:“疫情把我们的产品好好地检验了一遍。每天万亿级数据的采集和治理,是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,这些考验我们都经受住了,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。”
在他看来,这都是技术的沉淀。所有的积淀,都是为了未来的一鸣惊人。郑申俊坚信,疫情总会过去,春天总会到来。亦如他办公室墙上那幅书法作品《春风又绿江南岸》。
至少有一块“长板”, 大家互为生态
除“三个中台”外,中奥科技基于可视化+建模引导双策略,研究了开发开放平台和可视化建模平台,该平台集成了企业十几年的技术开发成果,可实现针对应用的低代码、无代码开发,针对智能模型的可视化建模。比如,要开发一个页面、一套流程、一个报表、一套算法等,通过拖拽即可完成,和搭积木一样方便。
“目前,这两个平台已得到业界认可,并保持40-50%的市场增速,到十四五结束,这可能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。”在郑申俊看来,这有望成为中奥科技的一个“爆款”。
谈及这类平台的研发初衷,郑申俊说,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。“之前客户只会提需求,技术上还是我们去实现,这就得把需求理解透,需要反复沟通,疫情降低了沟通效率,这种可视化的拖拽开发平台显得格外重要,不需要开发者有很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模型开发经验,非常方便快捷。以前3-6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,现在只需3-6个星期就能搞定,以前需要3-6星期的,现在可能只需要3-6天”。
这类平台还有另一个优势,就是可以将优秀代码集成起来,包括好的架构和做法、推进逻辑、样例模板等,“后来者”可通过知识图谱去识别,并成为帮助解决问题的工具。“以前,技术人员因岗位变化,他的科研成果就带走了,不利于行业发展,也不符合数字化改革的需求。”
目前,低代码开发开放平台和可视化建模平台还在不断更新迭代,已和“三个中台”实现深入融合,并在浙江省的一些厅局、杭州、绍兴、金华、衢州等地市落地。
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个“大赛道”上,做数据的企业多如牛毛,涵盖数据采集、汇聚、治理、分析、计算、安全等不同领域,中奥科技如何突破重围?
郑申俊对此并不担心,他说:“现在,从数据采集到平台建设,从工具开发到应用落地,很难由一家公司去完成,我们行业倡导的是分工合作。”
但这并不是说不要“护城河”。所谓的“护城河”,其实就是核心技术,就是一块“长板”。比如,阿里云专注于云平台,安恒信息专注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上,“海大宇”专注于视频数据的结构化提取和智能化分析。
中奥科技的“长板”在哪里?“就是大数据智能化的核心平台,在浙江乃至全国,能称得上有能力建数智大脑中枢系统的公司还不多。这一点我很自信。”郑申俊说。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‘长板’,平常大家各自在小场景里面做深耕,一有大项目,大家就在大场景里做融合,大家互为生态合作伙伴,这是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。”
时刻准备着,“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”
中奥科技项目组为北京冬奥会助力加油助力
在郑申俊眼里,建“烟囱式平台”的时代早已结束了。
所谓“烟囱式平台”,就是指由一个部门、一个单位单独建设一个系统,服务器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应用场景以及中间多种接口工具,全部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。“这样的弊端在于,很难形成一套标准化的体系架构,技术成果很难复制、共享。”
以前,“烟囱式平台”体系是纵向的。现在,开放合作的生态是扁平的,把“烟囱式平台”拉平,才能形成上下游,才能形成产业生态,大家在各自专注领域里深耕,逐渐实现细分:做云平台的,做数据处理的,做视觉计算的,做网络安全的,做算法开发的……核心技术落地到应用场景,才能有力支撑数字公安、数字政法、数字交通、数字电力、数字金融、数字医疗等的建设,也才能让场景越来越丰富,越来越能支撑政务和民生服务。
在杭州,涌现出了阿里云、海康威视、涂鸦智能、安恒信息、中奥科技等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,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他们既有竞争,又有合作,逐渐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“热带雨林”。
“做垂直赛道,一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陪跑,甚至与客户共同成长,这种动力非常重要。比如,阿里云是我们的重要的合作伙伴,他们在发展,我们也在进步。”
明年,杭州亚运会是中奥科技的一次重要机会。郑申俊始终坚信,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。所以,他时刻准备着,在不断迭代技术、完善服务、建设团队,积极参与平台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,集中力量解决一些“卡脖子”的硬科技。
技术突破,只有实现应用才能创造价值。比如,包括安保指挥系统、人工智能防伪、应急处置系统等系统,中奥与合作伙伴一道,服务2022北京冬奥、冬残奥会,经受住了考验,赢得了业界认可。
“中奥的重大活动解决方案,实现从数据采集、汇聚、治理、分析、计算到对外服务,中间过程中要做到分门别类建仓入库,建立满足实战所需的各类主题库、专题库、资源库、知识库等,系统是较为复杂的,中奥人一直保持学习、创新、保持敬畏之心,我们有信心让这类系统也能应用于杭州亚运会。”郑申俊说。
从诞生之日起,中奥科技都时刻准备迎接“下一个机会”。“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大家都知道杭州亚运是个机会,但又有多少人能承接得到机会呢?如果没有核心产品和能力,看到机会也抓不住。”
引领数据时代,推进社会市域治理,以AI激扬数据梦想,让中奥科技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智大脑中枢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者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的“引领者”。这是郑申俊的目标,也是中奥科技的使命和愿景。
2035年远景展望
长期而言,就是让中奥科技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的“引领者”。短期内有三个“小目标”:第一,扎实扎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块“长板”,继续夯实行业级数智大脑中枢技术底座;第二,拓展更多应用场景,从数字法治、数字政府、重大活动,延伸到交通、电力、金融等领域,从行业级数智大脑中枢服务发展到城市级;第三,将数智大脑与智能装备有机结合,助力用户实现大脑+四肢的融合发展,将公司营收继续保持30%以上的增速,成为一家具有更大规模,更强竞争力,更受人尊敬的数智公司。
【发展对话】
问:中奥科技的科技创新体现在哪里?
答:我们每年投入销售的10%以上用于研发,去年就投入3000多万元。400多名员工中,有50%以上是技术开发人员。目前,拥有软件发明专利30多项,正在申报的专利还有30多项。
问:你觉得杭州创业环境怎么样?
答:杭州非常适合创业,一是杭州有很好的创业政策来支持引导创业;二是杭州有丰富的互联网人才和软件技术人才,我看过一篇报道,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。(文/杭州日报吴静 图/步思撒)